分类
谈谈

京都大阪行

本来暑假规划的行程,因为签证的原因,拖到了9月份。

其实也挺好,避开人流,去一个陌生的城市,开启一段崭新的行程。

第一次来岛国,是三年前,北海道大学的白雪、洞爷湖边的小村庄、札幌的街道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三年后,再一次前往,这次换了一条线,从关西机场到京都再到大阪,一共6天5晚,4天半在京都,1天半在大阪。

有一些感想,记录在此:

  1. 我的旅行方式,是不做特种兵打卡、不去旅行社跟团,在出发前,适当做一些攻略(规划一些兴趣点),这样既没有被行程督促而沦为过场,又因为略懂而充满了随机的乐趣,也许这才是旅行的真实。
  2. 我规划的行程(对我来说是兴趣点)是随着旅行的深入而变化的,地图上的一个个目标点,在宽松的行程里,有一些去过了,有一些没有去,比如去奈良,没有去的就给自己创造了下一个机会。
  3. 对我来说,旅行的意义是美好,看到所看到的美,感受所感觉的好,那一定不是急行军,但有可能是走马观花。我不认为要把所有的典故和知识都如数家珍,那是去考古。我只是一个游客,放松又快乐的旅行者。
  4. 要做到这一点,其实并不容易,但也很简单,比如订一个带温泉的酒店,放松又快乐就轻松实现了,所以酒店还是很重要的一个兴趣点。
  5. 要预留好时间,这一趟行程不爽的体验基本都来自于赶来赶去,对时间的把握出现了问题,比如火车订票订错临时改签无票,地铁转火车预留时间太短。

还有就是收获:

  1. 在京都的几天,我们熟悉了坐公交、坐地铁,发现了其中的差异性(比如日本的地铁和高铁是混在一起的,除了指定席,并不分站票和座票,非指定席(直接刷卡进站)你甚至可以在一趟行程中在高铁和普快列车里来回切换,非常有意思,是一个好设计。
  2. 在国内报刊杂志都无法经营下去的今天,日本的杂志在各个便利店和书店都占据了一席之地,甚至还有很多当地的杂志,一派欣欣向荣,这是一个思考点。
  3. 发现日本街道干净的奥秘,原来是日本的街道大都是狭窄的,并没有种树,加上没有垃圾桶,不乱扔垃圾,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杂物产生了。
  4. 观察到日本女孩几乎都是有流海的,根据这一特征,你就可以轻松判别本地人还是外国游客。
  5. 坐在火车上,看着快速经过的高楼和民房,几乎阳台都是不封的,为此我非常好奇,专门去查了一下,原来日本阳台不算套内面积,也就是说阳台你不可以占为私用,虽然是你家的一部分,但你只有使用权,没有改造权。
  6. 点餐服务无需掏出手机,无需授权认证,一类是在进门前放一台自助点餐机,把单点好进去。另一类是每个餐位都有一台类似ipadmini的点餐机,可随时点,随时加,非常方便。回来有一天我去巴奴,看到他们在每个桌位上也装了可触摸的大点餐机,平时放的就是巴奴的菜品广告,同时也可以直接点餐,但高度较高,点起来并没有手机更舒服。
  7. 品尝了不同国家相同品牌咖啡的差异性,比如香港的小蓝瓶和京都的小蓝瓶口感并不相同,一个是开在CBD,坐无虚席,一个是在小巷里,人少又安静,口感的差别就是预制菜和现炒的感觉。
  8. 如果每天city walk上万步,那么泡温泉真是太幸福了,如果下次有机会,还是要订温泉酒店。
  9. 鸭川只是一条普通的河,但却被很多去过的人交口称赞,我发现虽然河本身很普通,但在城市规划上确有两把刷子,是经过设计的,比如两边宽敞的步道,让逛累周围商业体的游客,可以坐在石头岸边放松一会,吹着风,听着河水声,进入一个舒适体验,你就会体会到她的好。
  10. 这几年,国内也在兴起各种旅游综合体,来承接吃住游一体式体验服务。到了日本,才发现京都本身就是一个旅游综合体,以城市为单位,让你徜徉其中,景区环绕在周围,发达的交通让你去哪里都方便,逛累了有地方休息,饿了马上就可以进馆子,随处都有shopping mall实现买买买,这就是体验经济。

总结下来这一趟行程还是不错的,接下来就继续努力工作,认真生活,好好体验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