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看看 聊聊 谈谈

杭州&云栖大会

上周云栖大会,去杭州待了两天,看着满场的技术小伙伴们,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。

十年前,当时我在银联,带着同组的交互一起去了一趟杭州参加UCAN,那时候的杭州,感觉就是堵,因为堵还错过了回去的火车。

春节,在西湖边住了三天,冬天的西湖,平静而冷峻,游人如织,但山和水让我对这座城市的地理环境赞叹不已,也理解为什么杭州可以成为今天的杭州。

云栖大会,又一次来到杭州,聊聊我的观感:

我去的地方只占极小的一部分,仅代表个人看法。

云栖小镇是一个环山的地方,代表环境优美,通地铁代表交通方便,云栖大会的场馆规格也很高,做为互联网企业组织的大会,体验也非常好,会玩。这些都是大会成功的要素。

整个大会做了一套游戏系统,通过NFC做身份标识,通过打卡来完成用户的到访,增加大会流量和场内热度,累积的点数可以抽奖变现,我看到的是大家乐此不彼。

增加内容输出,除了常规的展摊,我看到的是同时开展的十几个分论坛,且全天输出,这让到访的用户可以尽情的消费内容,同时为参展商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和露出机会,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。

除了大会,又到了我最喜欢的咖啡环节。在仅仅半年时间里,我发觉杭州的咖啡店数量又翻番了,密度甚至达到了隔壁还是一家咖啡店。

期间我探了两家店,都是小红书海量信息里筛选出来的,一家主打手冲,一家是wbc中国区冠军主理店。

88元一杯瑰夏手冲,58元的冠军套餐,都带有包装的痕迹,但出品还算稳,甚至有一些惊喜。

我在思考,在如此密度的数量下,咖啡馆如何赚钱?这决对不是靠热爱取胜的,但没有热爱,会死的更快。

一个是专业 ,要有拳头产品,要保证出品品质,二是环境氛围要好,要适合拍照,要造场传播。三是包装和对细节体验的把控。四是要有周边,如咖啡豆、咖啡杯等等。

这是一成套的体系和生态,以后有空可以专题讲讲。

最后,看杭州东站的侯车厅和人流量,和上海虹桥基本无差,杭州的未来可期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